冬季感冒分寒热,用对中成药是关键!中医辨证用药指南
寒冬感冒要辨证,类型不同药不同
寒冬时节,感冒频发,很多人一出现鼻塞流涕就急着吃药,却发现有时越吃越重,有时毫无效果。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没有辨清感冒的类型。中医将感冒主要分为风寒、风热和寒包火三大类型,每种类型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大不相同。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解析这三类感冒的中成药选用之道,帮助大家在寒冬季节正确选药,让感冒好得更快。

风寒感冒:身体受了寒,需要温暖解表
风寒感冒是冬季最常见的类型,多因感受风寒邪气所致。这种感冒的特点是恶寒重、发热轻、无汗、头痛身痛、鼻塞流清涕、咳嗽吐稀白痰、口不渴或渴喜热饮。从现代医学角度看,这相当于普通感冒的初期阶段。治疗当用辛温解表之法,代表中成药是感冒清热颗粒。
这个方剂来源于清代名医吴鞠通的银翘散化裁,其药物组成相当精妙:方中荆芥穗、防风为君药,性味辛温,能发散风寒,开泄腠理;薄荷、柴胡为臣药,助君药透邪外出;葛根解肌退热,桔梗宣肺止咳,苦地丁清热解毒,均为佐使之药。全方配伍遵循"辛温解表"的原则,通过发汗驱散寒邪,恢复肺卫功能。
风热感冒:体内有热邪,需要清凉解表
与风寒感冒相对的是风热感冒,虽然冬季寒冷,但由于现代人室内暖气充足,过食辛辣之物,导致体内积热,反而容易感受风热之邪而发病。其典型症状为发热重、恶寒轻、有汗或少汗、头痛鼻塞、流黄稠涕、咳嗽痰黄、咽喉红肿疼痛、口干欲饮。
这种感冒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病毒性感冒或流行性感冒。治疗当用辛凉解表之法,银翘解毒片是其代表方药。这个方剂源自清代《温病条辨》,是治疗风热感冒的经典名方。方中金银花、连翘为君药,性味甘寒,既能疏散风热,又能清热解毒;薄荷、荆芥穗、淡豆豉为臣药,助君药透邪外出。
寒包火感冒:外寒内热,需要表里双解
最为复杂的是寒包火感冒,这种感冒外有寒邪束表,内有郁热在里,形成表里同病的复杂局面。患者既有恶寒发热、无汗头痛等表寒症状,又见咽喉肿痛、咳嗽痰黄、口干便秘等里热征象。这种情况在冬季尤为常见,多因内有积热又感寒邪所致。
治疗此类感冒需要表里双解,防风通圣丸是最佳选择。这个方剂出自金代名医刘完素的《宣明论方》,其组方极具特色:方中麻黄、荆芥穗、防风疏风散寒;大黄、芒硝泻热通便;栀子、滑石清热利湿;再加黄芩、连翘、桔梗清解肺热,石膏清泻胃火,当归、白芍、川芎养血活血,白术、甘草健脾和中。
预防是关键,玉屏风颗粒筑起防护墙
除了对症治疗外,预防感冒同样重要。对于平素体质虚弱、卫表不固、反复感冒的人群,玉屏风颗粒是最佳选择。这个方剂虽然只有三味药,但配伍精当:黄芪益气固表为君药,白术健脾益气为臣药,防风走表祛风为佐使药。三药相合,补中寓散,散中寓补,既能固护卫气,又能疏散风邪。
现代研究表明,此方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,减少感冒发生频率。对于办公室白领、在校学生、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,在冬季持续服用1-2个月,能有效建立免疫屏障,大大降低感冒发生几率。
用药注意事项,这些要点要牢记
在实际运用时,还需注意几个关键点。首先要准确辨证,风寒感冒误用清热药会冰伏邪气,加重病情;风热感冒误用温散药则会助热伤津,变生他病。其次要掌握用药时机,感冒初起时用药效果最佳。
最后要注意生活调摄,避风寒、慎起居、节饮食,配合药物治疗才能事半功倍。服药期间宜清淡饮食,多饮温水,保证充足休息。如果服药三天症状未见缓解,或出现高热、胸闷、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
辨证用药口诀,方便记忆使用
总之,冬季感冒用药贵在辨证准确。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和使用,这里总结了一个简单口诀:"鼻涕清稀怕冷重,风寒感冒清热颗粒;鼻涕黄稠咽喉痛,风热感冒银翘解毒;怕冷咽痛大便干,寒包火选防风通圣;反复感冒体质弱,预防就用玉屏风颗粒。"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