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怕冷、发烧或咽痛?桂枝—连花清瘟—板蓝根,选对才管用!
换季一吹风、熬夜一上火,感冒就找上门:有的怕冷流清涕,有的发烧喉咙痛,还有的光嗓子疼不发烧。面对桂枝颗粒、连花清瘟、板蓝根,却犯了难,不知道选哪一个?——都是治感冒的,到底该选哪个?其实关键看发不发烧和怕不怕冷,这俩信号就是选药分水岭,选错了不仅白吃,还可能拖重病情。
中医把感冒主要分成风寒和风热两大类,就像受凉和上火的区别,核心差异全在怕冷和发烧上:
- 风寒感冒:多是吹了冷风、淋了雨、空调开太凉导致的,相当于身体被寒气裹住了。核心特点是怕冷明显,不发烧或低烧,比如穿两件衣服还觉得冷,流清鼻涕、咳白痰,没什么喉咙痛;
- 风热感冒:常是熬夜、吃辣、天气干燥引发的,相当于身体里热气多了,又遭了病毒。核心特点是发烧明显,不怕冷反怕热,比如体温飙到38℃以上,流黄鼻涕、咳黄痰,喉咙痛得咽口水都费劲。
而桂枝颗粒、连花清瘟、板蓝根,正好对应这两类感冒:桂枝颗粒专克风寒,连花清瘟和板蓝根针对风热,但连花清瘟侧重发烧,板蓝根侧重咽痛——搞懂这个,选药就简单了。

桂枝颗粒:专克怕冷不发烧的风寒感冒,吹风受凉就找它
桂枝颗粒是中医治风寒感冒的经典方,组方源自《伤寒论》里的桂枝汤,就几味药:桂枝、白芍、生姜、大枣、炙甘草,核心功效是发汗解表、调和营卫——简单说,就是帮身体轻轻出汗,把裹在体表的寒气排出去,同时让身体的防御系统归位,不再怕冷。
它的主战场是风寒感冒,认准这些症状就对了:
- 怕冷比发烧明显:比如穿了厚外套还觉得冷,手脚凉,甚至打哆嗦,体温一般不超过38℃,有的干脆不发烧;
- 呼吸道症状偏清:流清鼻涕(像水一样)、咳白痰(稀稀的),鼻子不通气,但喉咙不怎么痛,顶多有点干;
- 其他小信号:头痛(尤其是后脑勺痛)、脖子发紧,没什么精神,喝热水会觉得舒服。
30岁的上班族小陈,早上骑电动车没戴围巾,吹了冷风,到公司就觉得怕冷、后脑勺痛,流清鼻涕,量体温37.3℃,没喉咙痛。这种情况吃桂枝颗粒就对症——喝了药后捂一会儿,出点微微的汗,怕冷的感觉很快就没了,下午鼻涕也少了,没耽误上班。
但要注意:桂枝颗粒只治风寒,要是你发烧38℃以上、流黄鼻涕、喉咙痛,吃了反而会把热气闷在身体里,加重病情;另外,吃药后别大汗淋漓,微微出汗就好,不然会耗伤体力。
连花清瘟:主攻发烧明显的风热感冒,流感、高烧就选它
连花清瘟和桂枝颗粒正好相反,针对的是风热感冒,而且尤其适合发烧明显的情况,比如流感、病毒性感冒引发的高烧。它的组方很全面,有连翘、金银花、麻黄、石膏等,核心功效是清瘟解毒、宣肺泄热,还能针对性抗病毒,相当于一边灭体内的‘热气’,一边打病毒,一边缓解发烧酸痛。
它的适用场景很明确,认准发烧+风热症状:
- 发烧是核心:体温常超过38.5℃,甚至烧到39℃以上,不怕冷,反而觉得身上热,想脱衣服;
- 风热症状突出:流黄鼻涕、咳黄痰(黏糊糊的,甚至带点血丝),喉咙痛得厉害,咽口水时像有刺,有的还会肌肉酸痛、头痛、没胃口;
- 常见于流感或病毒感冒:比如家里人都感冒了,症状差不多,或者近期有流感流行,自己出现上述症状。
45岁的王阿姨,上周被家人传染了流感,发烧到39.2℃,浑身肌肉疼,喉咙痛得说不出话,还咳黄痰。去医院后,医生让她吃连花清瘟,配合物理降温,吃了一天,体温就降到37.8℃,三天后烧退了,喉咙痛和肌肉酸痛也缓解了。
这里要提醒:连花清瘟药性偏凉,风寒感冒的人(怕冷、流清涕)绝对不能用,不然会越吃越怕冷;脾胃弱的人(平时容易拉肚子)吃的时候最好饭后吃,避免刺激肠胃导致腹泻;另外,它是治感冒的药,不能当预防药天天吃。
板蓝根:针对不发烧但咽痛的风热感冒,嗓子疼先找它
很多人觉得板蓝根是万能感冒药,其实它的定位很精准——专门针对风热感冒早期,不发烧但喉咙痛的情况,或者用来预防风热感冒。它的组方特别简单,主要就是板蓝根这一味药,核心功效是清热解毒、凉血利咽,相当于直接给喉咙‘灭火’,阻止感冒加重。
它的用对信号最清晰,就看喉咙痛不发烧:
- 喉咙痛是首要症状:比如早上起来突然觉得喉咙干、痛,咽口水不舒服,但量体温正常,或只有轻微低烧(不超过38℃);
- 没有明显发烧和怕冷:不怕冷,也不觉得身上热,鼻涕可能是清的,但喉咙痛是核心困扰;
- 适合感冒早期或预防:比如身边有人得风热感冒了,自己担心被传染,或者刚出现喉咙痛,还没发展成严重感冒。
20岁的大学生小李,最近总熬夜复习,昨天早上起来觉得喉咙干痛,没发烧,也没流鼻涕,担心发展成重感冒,就吃了板蓝根。吃了两天,喉咙痛慢慢好了,也没出现发烧、流鼻涕的症状,没影响复习进度。
但要避开误区:首先,板蓝根不治风寒感冒,风寒感冒的人吃了没用,还会伤脾胃;其次,它不能长期吃,有的人为了预防,天天冲板蓝根喝,结果导致脾胃虚寒,拉肚子、没胃口;最后,要是喉咙痛加重,还开始发烧,就别单靠板蓝根了,得换连花清瘟或就医。
总结:记3步选药法,感冒再也不瞎吃药
其实这三种药的区别,用3步判断法就能分清,简单好记:
1. 第一步:看怕不怕冷——如果怕冷明显、流清涕、不发烧或低烧,是风寒感冒,选桂枝颗粒;
2. 第二步:如果不怕冷、反而觉得热,是风热感冒,再看发不发烧——发烧超过38.5℃、肌肉酸痛、咳黄痰,选连花清瘟;
3. 第三步:如果风热感冒早期,不发烧(或低烧),只有喉咙痛、咽干,选板蓝根。
最后要提醒:如果吃了药3天没好转,或者出现高烧不退、咳嗽加重、呼吸困难等情况,别硬扛,赶紧去医院就诊检查治疗;另外,不管哪种感冒,多喝水、多休息都是辅助良药,药对了+休息够,感冒才能好得快。
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参考,每个人体质不一样,具体用药请遵医嘱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