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感来了,高热反复不退,23种感冒中成药,选对了,退热不反复。
一、风寒感冒颗粒
1.功能主治:解表发汗,疏风散寒。用于风寒感冒,发热,头痛,恶寒,无汗,咳嗽,鼻塞,流清涕。
2.成分:麻黄、葛根、紫苏叶、防风、桂枝、白芷、陈皮、苦杏仁、桔梗、甘草、干姜。
该药适用于感冒初期,纯寒无热,无咽干咽痛、咳吐黄痰,有鼻塞清鼻涕,全身不适感。
3.注意事项:(1)忌烟、酒及辛辣、生冷、油腻食物。
(2)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、心脏病、肝病、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、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,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。
(3)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,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,并有其他严重症状如胸闷、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。
(4)对本品过敏者禁用,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二、防风通圣丸出自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北京方)
1.功能主治:解表通里,清热解毒。主治外寒内热,表里俱实,恶寒壮热,头痛咽干,小便短赤,大便秘结,瘰疬初起,风疹湿疮。
2.成分:麻黄、荆芥穗、防风、薄荷、大黄、芒硝、滑石、栀子、石膏、黄芩、连翘、桔梗、当归、白芍、川芎、白术(炒)、甘草。
辩证要点:纯实证,而无虚。高热,咽痛、便秘,在外恶寒,穿衣盖被冷不减,在内又灼热,连呼吸、鼻息都是热的,大便又干结。
三、连花清瘟胶囊
1.功能主治:清瘟解毒,宣肺泄热。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,发热或高热,恶寒,肌肉酸痛,鼻塞流涕,咳嗽,头痛,咽干咽痛,舌偏红,苔黄或黄腻等。
2.成分:连翘、金银花、炙麻黄、炒苦杏仁、石膏、板蓝根、绵马贯众、鱼腥草、广藿香、大黄、红景天、薄荷脑、甘草。
防风通圣丸和连花清瘟的区别:
(1)组成:防风通圣丸有荆芥穗、防风、芒硝、滑石、栀子、黄芩、桔梗、当归、白芍、川芎、白术(炒)。连花清瘟有:金银花、板蓝根、绵马贯众、鱼腥草、广藿香、红景天。二者共有:麻黄、薄荷、大黄、石膏、连翘、甘草。
(2)功效:防风通圣丸表寒里热均重,兼顾养血活血健脾,而连花清瘟偏重清热解毒,表寒较轻,热毒较盛更适宜。在服用连花清瘟时频频少量喝水,小便出者,治疗咽痛效果更好,老人有心衰及小儿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。
四、玉屏风颗粒/口服液
1.功能主治:益气、固表、止汗。用于表虚不固,自汗恶风,面色㿠白,或体虚易感风邪者。
2.成分:黄芪、防风、白术(炒)。
该药更适用于身体虚受风就容易感冒的患者,平日自汗多,又怕风。
五、 桂枝合剂
1.功能主治:解肌发表,调和营卫。用于外感风邪,头痛发热,鼻塞干呕,汗出恶风。
2.成分:桂枝、白芍、生姜、大枣、炙甘草
3.注意事项:孕妇禁用;表实无汗或温病发热、口渴者禁服。
玉屏风与桂枝合剂鉴别:
(1)二者药物组成不同。(2)均治表虚自汗。但桂枝汤之自汗,由外感风寒,营卫不和所致,虽说表虚,但为表实。玉屏风之自汗,是因卫气虚弱,腠理不固所致。二者均见汗出恶风,但桂枝汤证亦有发热、鼻鸣、身痛等外感表证。
(3)自汗属风邪重者(怕风,遇风觉冷),用桂枝合剂;风邪轻,或无风邪者,用玉屏风。若受风邪,二者合用效果更佳,治疗自汗、鼻炎效果明显。
六、感冒清热颗粒
1.功能主治:疏风散寒、解表清热。适用于外感风寒内有蕴热证,症见恶寒明显伴发热、头身疼痛、鼻流清涕、咳嗽咽干等风寒感冒症状
2.成分:荆芥穗、薄荷、防风、柴胡、紫苏叶、葛根、桔梗、杏仁、白芷、苦地丁、芦根。
连花清瘟胶囊与感冒清热颗粒的鉴别:
连花清瘟胶囊主要用于热毒袭肺型流行性感冒,感冒清热颗粒则主要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 。
七、正柴胡饮颗粒
1.功能主治:发散风寒,解热止痛。用于外感风寒初起:发热恶寒,无汗,头痛,鼻塞,喷嚏,咽痒咳嗽,四肢酸痛;流感初起、轻度上呼吸道感染。
2.成分:柴胡、陈皮、防风、白芍、甘草、生姜
八、银翘解毒丸
1.功能主治:辛凉解表,清热解毒。主治风热感冒,症见发热头痛,咳嗽口干,咽喉疼痛。
2.成分:金银花,连翘,薄荷,荆芥,淡豆豉,牛蒡子(炒),桔梗,淡竹叶,甘草。
九、桑菊感冒片
1.功能主治:疏散风热,宣肺止咳。主治风热感冒初起,以只咳嗽,身热不甚,口微渴,脉浮数。
2.成分:桑叶,菊花,连翘,薄荷脑素油,苦杏仁,桔梗,甘草,芦根
银翘解毒丸与桑菊感冒片的鉴别:
两个方子均治外感风热表证。桑菊饮为外感风热表证咳嗽偏重,但发热较轻;银翘散为外感风热表证发热偏重,咳嗽稍轻。
十、双黄连口服液
1.功能主治:疏风解表、清热解毒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,症见发热,咳嗽,咽痛。
2.成分:金银花、黄芩、连翘。
十一、清热解毒口服液
1.功能主治:清热解毒。主治热毒壅盛所致发热、面赤,烦躁口渴,咽喉肿痛等症
2.成分:石膏,金银花,玄参,地黄,连翘,栀子,甜地丁,黄芩,龙胆,板蓝根,知母,麦冬
3.成分分析:石膏辛甘大寒,清热泻火;金银花、连翘、板蓝根、地丁清热解毒,消肿利咽;玄参、地黄凉血以清血中之热,又能生津止渴;栀子清泄三焦之火,黄芩清肺火,龙胆清肝胆之火;知母、麦冬养阴,清心除烦。
银翘解毒丸与清热解毒口服液鉴别:
银翘解毒丸:含金银花、连翘、牛蒡子、薄荷等, 疏风解表、清热解毒,适用于风热感冒(发热、咽痛、头痛、咳嗽等)。 清热解毒口服液:含龙胆、栀子、黄芩、玄参等, 清热泻火、凉血解毒,常用于热毒壅盛(如高热、咽喉肿痛、口腔溃疡)。
十二、九味羌活丸
1.功能主治:发汗祛湿,兼清里热。主治:外感风寒湿邪,内有蕴热证。恶寒发热,无汗,头痛项强,肢体酸楚疼痛,口苦,微渴,舌苔白或微黄,脉浮。
2.成分:羌活、防风、苍术、细辛、川芎、白芷、黄芩、甘草、地黄。
十三、荆防颗粒
1.功能主治:发汗解表,散风祛湿(与九味羌活丸比该药不治内热)。用于风寒感冒,头痛身痛,恶寒无汗,鼻塞清涕,咳嗽白痰。
2.成分:荆芥、防风、羌活、独活、柴胡、前胡、川芎、枳壳、茯苓、桔梗、甘草。
十四、参苏丸
1.功能主治:益气解表,理气化痰。主治气虚外感风寒,内有痰湿证。恶寒发热,无汗,头痛,咳嗽痰白,胸脘痞闷,倦怠乏力,气短懒言,苔白脉弱。
2.成分:党参、紫苏叶、葛根、前胡、茯苓、半夏(制)、陈皮、枳壳(炒)、桔梗、木香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。
十五、午时茶颗粒
1.功能主治:祛风解表,化湿和中。用于外感风寒、内伤食积证,症见恶寒发热、头痛身楚、胸脘满闷、恶心呕吐、腹痛腹泻。
2.成分:苍术、柴胡、羌活、防风、白芷、川芎、广藿香、前胡、连翘、陈皮、山楂、枳实、麦芽(炒)、甘草、桔梗、六神曲(炒)、紫苏叶、厚朴、红茶
十六、小青龙颗粒
1.功能主治:解表散寒,温肺化饮。主治:外寒里饮证,恶寒发热,头身疼痛,无汗,喘咳,痰涎清稀而量多,胸痞,或干呕,或痰饮喘咳,不得平卧,或身体疼痛,头面四肢浮肿,舌苔白滑,脉浮。
2.成分:麻黄、桂枝、白芍、干姜、细辛、甘草(蜜炙)、法半夏、五味子。
十七、止嗽立效丸(止嗽散)
1.功能主治:宣利肺气,疏风止咳。主治:风邪犯肺证。咳嗽咽痒,咯痰不爽,或微有恶风发热,舌苔薄白,脉浮缓。
2.成分:桔梗、荆芥、紫菀、百部、白前、甘草、陈皮
桑菊感冒片与止嗽立效丸鉴别:二者都治疗单纯性咳嗽,桑菊感冒片治疗风热引起的咳嗽,可能有咽干症状;止嗽立效丸治疗风邪引起的咳嗽,多因咽痒而咳嗽。
十八、藿香正气口服液
1.功能主治:⑴解暑祛湿:用于外感暑湿引起的发热、胸闷、腹胀、吐泻。⑵和胃止呕:用于湿浊过盛引起的恶心呕吐。⑵和胃止呕:用于湿浊过盛引起的恶心呕吐。
2.成分:藿香、茯苓、大腹皮、紫苏叶、白芷、橘皮、桔梗、白术、厚朴(姜炙)、半夏曲、甘草
该药常用于夏季外感风寒,内伤湿滞。祛除暑湿,但其他季节,外寒里湿也可使用,不可用于有热证者。
十九、小柴胡颗粒
1.功能主治:和解少阳。主治(1)伤寒少阳证,症见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默默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,口苦,咽干,目眩,舌苔薄白,脉弦者;
(2)热入血室证,症见妇人伤寒,经水适断,寒热发作有时;
(3)黄疸、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症者。
2.成分:柴胡、黄芩、人参、半夏、炙甘草、生姜、大枣。
二十、川芎茶调颗粒
1.功能主治:疏风止痛。主治外感风邪头痛,偏正头痛,或巅顶作痛,目眩鼻塞,或恶风发热,舌苔薄白,脉浮。
2.成分:川芎、白芷、羌活、 细辛、 防风、荆芥、 薄荷、甘草
二十一、杏苏散
1.功能主治:轻宣凉燥,理肺化痰。主治外感凉燥证。恶寒无汗,头微痛,咳嗽痰稀,鼻塞咽干,苔白脉弦。
2.成分:苏叶、半夏、茯苓、前胡、杏仁、苦桔梗、枳壳、橘皮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。
二十二、桑杏汤
1.功能主治:清宣温燥,润肺止咳。主治外感温燥证。身热不甚,口渴,咽干鼻燥,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,舌红,苔薄白而干,脉浮数而右脉大者。
2.成分:桑叶、象贝、香豉、栀皮、梨皮、杏仁、沙参。
二十三、清燥救肺汤
1.功能主治:清燥润肺,养阴益气。主治温燥伤肺,气阴两伤证。身热头痛,干咳无痰,气逆而喘,咽喉干燥,鼻燥,心烦口渴,胸满胁痛,舌干少苔,脉虚大而数。
2.成分:桑叶、石膏、甘草、胡麻仁、真阿胶、枇杷叶、人参、麦门冬、杏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