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皮肤科 > 2岁孩子因压力太大导致秃头,尹建莉老师说:“儿时不竞争,长大才胜出。”

2岁孩子因压力太大导致秃头,尹建莉老师说:“儿时不竞争,长大才胜出。”

admin9个月前 (12-07)皮肤科27

最近小编看到一起不起眼,但足够令人震惊的新闻:

上海一对夫妻,孩子两岁半便开始秃头。每天起来枕头上都是头发,晚上睡觉总是满头大汗,半夜频频惊醒。

妈妈以为缺钙,去补钙,完全没效果,头顶很快出现四五个硬币大小的秃点。去皮肤科看医生,医生觉得不可思议:这是斑秃,只有压力大的中青年才有,从未接诊过这么小的孩子。

医生问原因,妈妈说,为了让孩子进一家知名幼儿园,暑假给孩子报了英语、数学、钢琴、画画、主持人5个培优班,丝毫不敢懈怠,就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。

(新闻源自《辽沈晚报》)

每天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一定要努力考上,孩子不焦虑才怪。问题是,孩子才2岁半,2岁半呐,妈妈们,你到底是有多着急、多焦虑啊。

堂妹曾经看到一位皮肤科医生说,他经常碰到十几岁的初、高中生甚至是小学生,因为压力过大而发病,甚至有孩子将头发、眉毛和睫毛全部拔光。

UC大数据在2017年5月发布了《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》,焦虑指数最高的五个城市分别为: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南京、广州;年龄分布上,80后妈妈成为最焦虑的人群。

其中导致中国妈妈焦虑的三大最重要因素为:小孩健康、小孩教育、夫妻关系。孩子,是妈妈最为焦虑的因素,超过夫妻关系。

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说:焦虑症的发病率,上世纪八十年大概1%到2%,现在是13%,至少每100个中国人当中有13个人是焦虑障碍患者。

一位妈妈调侃说:孩子的成绩是越走越低,当妈的焦虑却是越走越高,感觉生活就像心电图,爬完一坡还有一坡,等看到一帆风顺的时候,也就差不多要挂了,想想都觉得累。

其实,对于这个问题,尹建莉老师早就已经在她的文章和书里做了回答,今天堂妹把这篇文章再次推荐给大家,希望让焦虑的妈妈们,或者爸爸,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和关爱。(由于原文太长,为了大家手机阅读更方便,堂妹对文章进行了删减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尹建莉老师的著作《最美的教育最简单》中找到原文)

儿时不竞争,长大才胜出这样的观点如同一个悖论,可能挑战了人们的习惯。

一直以来,我们的习惯是崇尚竞争,犹如崇尚美德一样;而且很多人认为竞争意识要从小培养,如同美德需要从小培养一样。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。这一误区的出现有两方面主要原因,一是过分高估了竞争的正面意义,二是没明白童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。

人生并非完全不需要竞争,我们不否认竞争给人们带来的成就感,能推动社会进步。但竞争一定要守住两个度,一个是心理程度,一个是年龄向度。前者说的是适度的竞争是好的,不要失度;后者说的是并非任何年龄的人都适宜参加竞争,老人和孩子的生活中就不该有竞争。因为他们是弱势人群,体内能量本身就很少,竞争消耗能量,于老人来说会加速枯萎,于孩子来说会影响其正常成长。

老人竞争一直不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,儿童竞争却愈演愈烈。希望孩子未来有出息,能在社会竞争中胜出,这个目标本身没错,就像少年怀有理想从来没有错一样。但如果认为孩子的竞争意识要从小培养,在孩子年幼时就推动他参与竞争,这就错了。

1

童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年龄段

有自己独特的任务

小孩成长为一个成年人的正常过程,是一个由小动物向人进化的历程,即自然人向社会人过度的历史。初生婴儿和一头刚出生的小牛犊一样无知,体力上比小牛犊更柔弱,从童年走向成年的时间也比小牛要长得多。这是大自然的精心安排,它要为每一种有巨大潜能的生命,留出足够的积蓄能量的时间。就像麦苗从小绿芽过度到麦穗硕壮必须需要时间和阳光雨露一样,其间有较为漫长的岁月,以及严格的、不可愈越的顺序。

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,而是向内积累。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,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,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,在人生事务中获得主动权——这才是培养竞争力的正常顺序和逻辑。

成年人的责任则是不打扰孩子的自我发展,有条件的情况下给孩子一些助推力——即我们常说的要给孩子良好的启蒙教育,呵护好儿童的好奇心,发展孩子的自由意志,让孩子有幸福感——这些教育学上恒定的真理,正是发掘儿童内在潜力、成全他未来竞争力的最简单最重要的手段。

可惜的是,现在,很多人看不到这些简单教育要素中深藏的力量,却更愿意把精力花在一些眼前的竞争事务上。其理由是,社会需要竞争,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。不能不说,这看似长远的想法,实际上是短见。

有这样心理的家长,往往自己的攀比心比较重,喜欢给孩子灌输一些弱肉强食的道理,喜欢计较一些可量化的外部得失,如会背的唐诗比别人多几首,是否上了重点校,成绩排名如何,获得了多少种证书……等等,不仅引导孩子和他人比,更推动孩子和自己较劲,较少关心孩子内在的感受。表面看来这些家长站得高,其实并没有看得很远。

当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各种比的事情上,自我成长力量开始分散,而竞争带来的焦虑感又会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……内心变得越来越羸弱。

我曾收到这样一封信,写信的是一个二年级小学生的家长,信是这样写的:昨天,我儿子放学回家,晚上做作业时还好好的,一会儿拿出了一张试卷就开始掉眼泪,我以为没考好,瞄了一眼分数,是99分,我问是怎么回事?他就问:妈妈,我数学一考就是100分,语文考试怎么老考不了100分呢?,说着就开始哭了。我用您的方法告诉他,你自己把试卷订正完,如果全对了,还是100分。可他含着眼泪说,可是在老师那里不是100分,老师今天让我们反省为什么没得100分。我告诉儿子,没得100分没关系,重要的是学过的东西有没有掌握。孩子点头好象明白了,但做作业时还是伤心,情绪不高,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在作业上,显得心不在焉。我想请教尹老师,如何才能引导孩子面对考试有个好的心态?

虽然信件只是孤立地陈述了一个生活小片断,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绝不是一个孤立事件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一个才上二年级的小男孩为了一分之差而流泪,背后要多少相关事件才会孵化出这个结果呢?老师要孩子反省为什么没得100分,这真是疯了,家长又在多大程度上推波助澜了呢?虽然这封信中家长开导孩子的话说得不错,但从孩子的反应可以看出,他并不相信家长的话。孩子像雷达一样,能准确感觉父母的态度。如果父母只是为了开导孩子说些言不由衷的话,孩子是会听出来的,他不但不相信,反而会更难过。沿着这样的心理轨迹一直走下去,十年、二十年后,这个小男孩会是个有竞争力的人吗?

2

如果童年的生活总处于斤斤计较中

大格局从何而来呢?

我们常用格局来评判一个人的发展潜力。有的人你会感觉他身上有宏大气场,体内蕴蓄着蓬勃的能量,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,我们会说他格局大。有的人则心胸狭隘,或有小聪明小心眼小钻营,凡事很用心却很无力,内涵让人一眼望到底,我们会判断他格局小。

我认识一位年轻人,他的微博大约只发两类内容,不是励志就是抱怨和骂人,情绪总在两极上惴惴不安。他的父母都是当年经过艰苦奋斗,从农村走出来的,在事业上小有成就。年轻人遗传了父母的智商,小时候很聪明,父母对其寄予厚望,一直不停地给他励志,要他处处胜出,孩子达不到,父母就不停地失望,不停地对他训诫……现在孩子成年了,对自己不满意,总想做出个样子给父母看,又力不从心,集合不起体内的能量,只能在励志和咒骂中纠结着过日子。

如果童年的生活总处于斤斤计较中,大格局从何而来呢?

不能不说,现在的童年生态环境太差了,成人把自己的焦虑过多地转嫁到孩子身上,即使有拼爹这一说,压力实际上最终都落在孩子身上,太多的孩子过早地被赋予竞争的责任,背负了攀比的重担。

我曾收到一封这样的家长来信,说他为了给孩子择到一个市级重点幼儿园,倾尽全力,想了很多办法,找了一些关系;同时,因为幼儿园要用考试选拔孩子,为了在选拔中能有好的表现,家长早就做了准备,教孩子学了不少东西。但最后却没能被这家幼儿园录取,只好选了一个普通幼儿园。得知这一消息后,年仅三岁的孩子居然嚎啕大哭,并在接下来的日子,只要一提上幼儿园,就伤心不已,对于上普通幼儿园非常排斥。眼看着入园的时间快到了,孩子表现得还是很抗拒,家长给我写信要咨询的是,怎么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才能让孩子愉快入园呢?

我无法给出答案,因为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是在头痛医脚。孩子们在不适宜竞争的年龄,被卷入无节制的竞争中;在尚不具备抗挫折的年龄,被成年人搞得心理失衡,这怎么能用一番说教解决呢。就像不可能通过说动听的话让一个饥饿的人不再需要食物,我们也不可能通过给孩子做思想工作,解决他正常生命秩序被扰乱的困惑。

让幼小的孩子去竞争,不是给孩子助力,只是给他使绊子。在竞争焦虑氛围下成长,并被迫进入竞争轨道的孩子,更容易出现无力感、自卑感和心理失衡——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。

没错,生命的诞生固然是一场竞争的结果,一个精子为什么可以战胜几亿个精子捷足先登,并不是因为它有竞争意识,而是因为它强悍,它不需要在意别的小蝌蚪游得是否比它快,它只管自己尽情游,就成了赢家。一个人想要在江湖上立足,必须先远离江湖,躲进深山,无打扰地修炼,练好内功,才有笑傲江湖的本钱。培养竞争力的奥秘正在这里。

所以,不要抱怨大环境,先解决小环境的问题,小环境好了,大环境自然就好了。解除竞争压力,制度当然是一方面;另一方面还要靠意识来解决。成人自己要反思竞争的尺度和意义,成人淡定了,孩子才能淡定。

我认识一位电视台编导,她的儿子正上小学四年级。有一天她给我打电话,说她儿子今天放学回家告诉她,学校举办了奥数选拔赛,所有同学都参加,卷子上的题好难。她问儿子会做几道题,孩子轻松调皮地回答:一道都不会。这句话不但没让她生气,反而隐隐地感到一种欣慰。她说,以前自己太计较孩子的考试成绩以及在学校的其它排名,这让她和孩子都感觉很累。她也一度简单地把这种困扰归咎于社会竞争、学校和老师。后来她慢慢意识到自己这种受害者心理很是可笑,其实主要是自己的焦虑和虚荣心作怪。放下这些,孩子还是那个孩子,学校还是那个学校,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。以前孩子考试不好的话根本不敢跟家长说,现在却能用如此坦然的口气告诉她一道都不会,她形容她当时的感觉,不亚于听到孩子说全都会做。

亚当·斯密说过,人生中的不幸与失调的主要原因,是人们过度高估各种处境间的差别。贪心过度高估贫穷与富裕之间的差别,野心过度高估私人职位与公共职位间的差别,虚荣心过度高估默默无闻与声名远播间的差别……没错,有一些境状也许比其它境状更值得我们偏爱,但没有什么境状值得人们用太过激烈的方式去追求。如果不是出于审慎的态度,不顾及正义法则,一个执意改变境状的人,等于是在玩所有危险游戏中最没有胜算的那种,并且把全部家当都押在几乎不可能赢的赌局上。

生活中最大的敌人不是任何具体的对手,是虚荣和恐惧。在本已险象环生的人生中,虚荣是一种自残行为。可以说,哪里有虚荣,哪里就有自我伤害。有些人命运不济,与其说是运气差,不如说是虚荣作梗。放下虚荣,就能减少消耗,节约生命成本;克服恐惧,就会降低贪婪,享受生活之从容。不作风波于世上,自无冰炭到胸中。

当下乃至未来,人们比拼的不是竞争意识,而是来自更高层面上的价值判断、创新能力、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等。这正是俗话所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。面对一个弱小而又有无限潜力的孩子,与其着力培养其竞争意识,不如专心培养他的良好品格。每一种好品格都可以催化出面对世界、面对困难的能力和勇气,好品格本身就是竞争力。

设想一个孩子体质好,心理健康,有求知欲,开朗友善,自信平和,那么即使他从未听说过竞争这回事,在未来的人生中,有什么样的竞争会打败他呢?

著名企业家,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可谓典型的成功人士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他曾经历种种挫败,却一直坚持,取得了令人侧目的成就。他说,一流高手眼睛里面没有对手,所以我经常说我没有对手,原因是我心中没有对手。心中有敌,天下皆为你敌人;心中无敌,无敌于天下。这句话道出了他的成功秘诀。

放下竞争意识,才是拿起竞争能力。这正是老子说的夫唯不争,故莫能与之争。也就是本文要表达的儿时不竞争,长大才胜出。

本文摘自尹建莉老师著《最美的教育最简单》,文章内容有删减。

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购买。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xiaobingzhong.com/?id=5318

“2岁孩子因压力太大导致秃头,尹建莉老师说:“儿时不竞争,长大才胜出。”” 的相关文章

导致脱发的十大原因看看你属于哪一种?

导致脱发的十大原因看看你属于哪一种?

每个人都会经历过掉头发的情况,虽然掉头发属于正常的现象,如果脱落头发过多的话有可能是患上了某些疾病引起的,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脱发呢。 脱发对比图 导致脱发的原因有哪些?...

知名女主持自爆患斑秃,头顶空出一块头皮……网友纷纷晒同款

知名女主持自爆患斑秃,头顶空出一块头皮……网友纷纷晒同款

昨天,今年32岁的主持人沈梦辰发了一张自己斑秃的照片,立刻上了微博热搜,网友讨论沸腾了。 不止脱发,斑秃也困扰了很多年轻人…… 有网友在评论区晒出同款:被工作折磨的秃头少女。...

中医细说你为何脱发?

中医细说你为何脱发?

近几年,脱发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,而脱发的原因有很多, 其中雄激素性脱发较为常见。3 祖国几千年的文化造就了独特的医学理论,面对脱发这一难题, 中医有些话要说。 中医古籍中...

脱发、秃顶?3个习惯帮你打开“生发开关”,茂密黑茬势不可挡

脱发、秃顶?3个习惯帮你打开“生发开关”,茂密黑茬势不可挡

脱发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,连00后都加入这一庞大群体。长期脱发不仅会影响外形,也会对脱发人群带来较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!久而久之,人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受到影响。那么,在面对脱发情况时,我们...

脱发呈年轻化趋势,全国公立医院毛发专病门诊仅有600多家

脱发呈年轻化趋势,全国公立医院毛发专病门诊仅有600多家

来源: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】 7月26日,贝拉医疗与圆心科技宣布共建脱发诊疗中心。在签约仪式上,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教授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:我国有1.3亿雄性激素秃发患者...

螺内酯治脱发,超说明书用药安全吗?

螺内酯治脱发,超说明书用药安全吗?

作者:武汉市第三医院药学部 陈灵 王姓患者去某三甲医院皮肤科看脱发,医生开完药并嘱咐完患者如何服用后,患者就去缴费取药。拿到药后,患者打开说明书看完,立刻跑去找开药医生询问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