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爷头皮疼、耳鸣,各种检查都没问题...最终在皮肤科揪出元凶,老人要警惕→
前不久,年近七旬的陈大爷突然出现了莫名的单侧头皮疼痛和耳鸣,于是他连忙前往医院检查,可结果却令他大跌眼镜。
面孔多样的带状疱疹
记者得知陈大爷几天来辗转医院的多个科室,做了各种检查,都未能发现病因所在。
我去神经内科做了CT和核磁检查,在耳鼻喉科做了听力相关检查,后来还去了感染科做检查,可查完后这些科室医生都说结果正常。
就在陈大爷纳闷自己为何会出现这些症状时,他发现自己脸上渐渐长出了密集的疹子,于是他又转而前往福建省老年医院皮肤科问诊。
不曾想接诊的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张金燕看了他的症状后,告诉陈大爷他患的是带状疱疹,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缠腰蛇,并且先前的头皮疼痛和耳鸣也皆和带状疱疹有关。
人们的传统观念都认为,带状疱疹是长在腰上,实际上它可以遍布全身多个部位,比如腰部、胸腹部、头面部、肩部上肢、下肢等。
张金燕介绍,带状疱疹有一个典型特点,就是单侧疼痛,并且患病处皮肤有红斑,上面聚集着水疱。
许多人患病之初以疼痛开始,皮疹症状不明显,因此患者往往在这一阶段辗转于内科就诊,以至于就诊无果。
要想早发现、早治疗,应当在出现这种疼痛时注意观察,比如是否有出现类似水疱的皮疹,近期是否比较劳累,或者接触了水痘、带状疱疹患者。
若有符合上述条件,可以前往皮肤科就诊。
50岁以上是带状疱疹及其并发症高发人群
带状疱疹皮疹经过皮肤科正规治疗一般在2-4周可痊愈,但若认为带状疱疹只是起疹子,那就小瞧了它的存在。
带状疱疹最大的威胁在于它最常见的并发症——后遗神经痛。
带状疱疹的发病与身体的免疫力密切相关。年龄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,50岁以上为带状疱疹的易发人群,年纪越大,发病率越高,疼痛也更剧烈。
他们出现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也更高,其中60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有65%概率会发生后遗神经痛,70岁及以上者可达75%。
后遗神经痛会在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仍持续1个月及以上,30%~50%患者的疼痛持续超过1年,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。
后神经痛临床表现复杂多样,可呈间断,也可为持续性。疼痛性质多样,可为烧灼样、电击样、刀割样、针刺样或撕裂样。可以一种疼痛为主,也可以多样疼痛并存。
积极预防带状疱疹发生
后遗神经痛会使患者常伴情感、睡眠及生命质量的损害,甚至产生自杀想法,因此,要尽早识别带状疱疹的多样面孔,积极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,如抓住起疹的72小时最佳治疗时机,规范治疗。
此外,接种疫苗是预防的有效手段。
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,一旦出现带状疱疹,其引起后遗神经痛的几率会大大升高。因此在慢病控制稳定期,可经临床医生评估后接种疫苗。
如有遇到急性感染或病情急性发作,可待病情稳定后接种。
据了解,目前国内有国产减毒带状疱疹疫苗和进口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两种。
从保护人群范围来看,国产疫苗可覆盖40岁以上中老年人,进口疫苗接种人群为50岁以上。
从疫苗保护效力看,进口疫苗相对更高,基本在90%以上,且保护时间更长。
减毒活疫苗有一定局限性,如果老年人群免疫力太过低下则不宜选用。
张金燕提醒,带状疱疹有一定复发率,年龄增加和免疫力低下都是复发危险因素。如果得过带状疱疹,可等病情好转后观察三个月,无不适再接种疫苗,以更好预防复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