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痛反复折磨人?试试中医神奇“贴豆”疗法
呵护健康 从这里开始
We Care for Your Health

现在社会节奏快,压力大,头痛已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困扰,让人寝食难安。无论是职场打工人、学生、还是家庭主妇,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遭遇头痛的侵扰。这种看似普遍却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,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效率、学习状态、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。
今天就由中医医生教您一套简单易行的神奇疗法贴豆豆,通过将不同豆类贴在特定穴位上,进行一段时间的持续刺激,来实现舒筋活络、调和气血、祛病养生、缓解头痛的目的。

一、头痛有区别中医巧辨证
头痛可能是有多种原因引起的,但其实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,而是一种常见的症状,中医讲这种症状主要是由于受到了外感和内伤的双重影响,简单说是人体内部气血、阴阳、脏腑等失衡的表现。
头为诸阳之会,受到外邪的影响就会引发气滞血瘀、风寒阻络,从而导致头痛。
按中医经络辩证头痛来讲共分为四类常见头痛:
1、阳明头痛

表现前额连接眉棱骨疼痛,眼睛红赤、潮热自汗;舌苔黄燥,脉大有力。中医经典《冷庐医话·头痛》:属阳明者,上连目珠,痛在额前。
2、少阳头痛

一般指少阳胆经引起的头痛,少阳经巡行主要是身体的两侧,包括头的太阳穴、头的两侧部。少阳经引起的头痛,多是因为情绪抑郁、焦虑、易怒,少阳积热,热不能散出,引起头痛的症状。
3、太阳头痛

表现多在后头部疼痛,连及颈项背部。发热恶风寒,脉浮。并见于风寒、风热等外感证。
4、厥阴巅顶痛

痛在头顶部,牵及头角,自我感觉有一股气向上冲腾,或欲吐而不得吐。《兰室秘藏·头痛》中记载厥阴头项痛,或吐痰沫,厥冷,其脉浮缓。

二、头痛反复折磨人穴位贴豆巧缓解
本着医院有药房,家中有厨房的这个特点,其实厨房也有很多药食同源的小药材,今天咱们就地取材,以黄豆、黑豆、红豆为治疗小工具,配合创口贴或医用胶带,教大家一个中医养生小妙招:贴豆,帮助有效缓解头痛症状。
(一)具体操作及方法 ——
1、阳明头痛贴黄豆:
黄豆性味甘平,入脾经、大肠经、心经。可益气养血、健脾宽中、润燥消水、抗菌消炎、促便解毒。
- 贴 合 谷 穴 -
该穴属手阳明大肠经。位于手背第1、2掌骨之间、第2桡骨中点的桡侧缘,按压一下后找到最酸的地方就是合谷穴。
合谷穴主要以治疗头面部疾病为主,因为合谷穴是四总穴,面口合谷收,即面部和口部都可以用合谷穴来进行治疗,如牙疼、三叉神经疼都可以用合谷穴,包括面肌痉挛也可以用合谷穴来进行治疗。

2、少阳头痛贴红豆
红豆味苦、性平,归肝、脾经。可理气活血、补血养心、健脾止泻、清热解毒、利尿消肿。
- 贴 中 渚 穴 -
该穴位于手背第四、第五掌骨之间,第四掌指关节近端的凹陷处。中渚穴是三焦经的穴位。
中渚穴可以治疗各种头面五官的疾患,头晕、头痛、偏头痛、神经性头痛、血管性头痛,都可以选择中渚穴。

3、太阳头痛贴黑豆
黑豆性味甘平,入脾、肾经。可活血利水、祛风解毒、营养丰富,被誉为豆中之王。
- 贴 昆 仑 穴 -
该穴出自《灵枢•本输》别名下昆仑。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足部外踝后方,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。
昆仑穴可以治疗后头痛、项痛、腰骶疼痛、足踝肿痛等。

4、厥阴巅顶头痛贴红豆
红豆味苦、性平,归肝、脾经。可理气活血、补血养心、健脾止泻、清热解毒、利尿消肿。
- 贴 太 冲 穴 -
该穴属足厥阴肝经,位于足背,在第1、2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。
太冲穴可疏肝理气、清泄肝胆、清热泻火、平肝潜阳,治疗厥阴头痛等。

(二)时间及注意事项
- 贴豆时间为2-4小时,配合点按豆子刺激穴位。皮肤敏感者应减少操作时间。
- 豆子过敏的朋友可以改为点按、艾灸等刺激穴位,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。
- 禁忌:易过敏人群慎用,孕妇禁用。
- 如果是突发头痛的患者建议先尽快就医排除中枢问题。
头痛虽为常见病症,但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生理与心理因素。过度劳累、情绪波动、饮食不节等,也可能导致气血亏虚、瘀血阻络等病理变化,从而引发头痛。所以充分的休息、良好的心情、规律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基础。
【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