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晕、头痛伴恶心呕吐?警惕双侧延髓内侧“心”形出血!
来源:中国卒中杂志公众号
作者:张青张庆等
延髓为人体呼吸循环中枢所在,患者即使出血量很少,也可表现为突然意识障碍及呼吸、心率、血压改变,甚至短时间内死亡,十分凶险。原发性延髓出血在临床上较为罕见,占全部脑出血的0.3%~0.4%,在文献中多以个案报道形式呈现,而双侧延髓内侧出血更为少见。《中国卒中杂志》2024年2期报道了1例双侧延髓内侧出血病例的诊治经过,以期增加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经验,避免漏诊。
01
临床资料
1. 病例介绍
现病史:
患者男性,76岁,以头晕、头痛4天,加重伴恶心、呕吐1天为主诉入院。患者于入院4 天前(2023-04-11)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、头痛,视物旋转,未诊治。入院1 天前(2023-04-14)患者头晕、头痛加重,伴恶心呕吐5~6次,呕吐物为胃内容物,伴饮水呛咳、吞咽困难,不能说话,伴四肢无力,当时测血为180/100 mmHg。
既往史:
高血压病史30余年,最高达210/120 mmHg,不规律口服降压药物,血压控制不佳。既往30年前和2年前分别有右侧丘脑出血病史(具体不详),遗留左上肢活动障碍、行走左下肢稍有拖拽步态。否认吸烟、酗酒史。
入院体格检查:
患者血压156/90 mmHg。神经系统查体:嗜睡,双侧瞳孔等大等圆,直接及间接对光射灵敏,双侧眼球运动检查欠合作,可见水平眼震,伸舌不能,疼痛刺激四肢无自主活动,四肢肌张力减低,双侧巴宾斯基征、查多克征阳性。NIHSS评分16分(意识水平、感觉项均2分;意识水平提问1分;上肢运动、下肢运动项均4分;语言项3分)。
辅助检查:
实验室检查(2023-04-15):白细胞计数15.97×10 9 /L,钾3.26 mmol/L,HDL-C0.56 mmol/L。
影像学检查(2023-04-15):
胸部CT:双肺下叶多发斑片状、片状渗出实变影。
头颅CT:双侧延髓内侧高密度灶,呈心型(箭头所示)。
图1 患者头颅CT平扫
头颈部CTA:未见脑干动脉瘤、血管畸形等。
图2 患者头颈部CTA
2. 诊疗经过
2023-04-15(入院当日):
患者呼吸窘迫,喉中痰鸣,予气管插管接呼吸辅助呼吸,次日行气管切开术,接呼吸机辅助通气。治疗上给予留置胃管鼻饲饮食,甘露醇注射液降颅内压、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控制血压,并给予抗感染、化痰、抑酸、补钾、补液治疗。肝功能(2023-04-23):白蛋白28.95 g/L,予以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。
2023-04-24(治疗第10天):
开始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2000 IU/12 h预防血栓。
2023-05-04(治疗第20天):
复查头颅CT示血肿已吸收(图3箭头所示),患者气管切开处已置换属套管,试堵管状态,经鼻低流量吸氧,呼吸平稳,可点头示意。神经系统查体:神志清,双侧眼球活动无受限,无眼震,左上肢肌力1级,左下肢肌力2级,右侧肢体肌力3级,全身无深、感觉障碍。NIHSS评分6分(上肢运动、下肢运动项均2分;语言项2分)。
图3 患者治疗20 d复查头颅CT
2023-05-11:
患者病情平稳,转入康复医学科,予以床旁肢体训练、吞咽功能障碍训练、构音障碍训练等康复治疗,同时给予抗感染、化痰、抗凝、补液、补钾等治疗。
2023-05-31:
患者病情好转出院,出院时患者仍留置胃管,尿管已拔除。查体:神志清,构音障碍,左上肢肌力1级,左下肢肌力2级,右侧肢体肌力3级,双上肢肌张力减退,双下肢肌张力增高。因考虑患者肺部感染,痰多且自主咳痰能力极差,故未予拔除气管套管,嘱其家属院外注意加强患者呼吸道管理,呼吸内科、神经内科门诊随诊。
3. 随访及转归
2023-09-27:
进行电话随访,患者于当地医院康复科进行长期康复训练,气管套管、胃管均已顺利拔除,气管套管伤口处愈合良好,患者长期卧床状态,精神可,言语稍不清,左侧肢体可在床面平移,右上肢可抬举过头,右下肢可轻松抬起,易饮水呛咳,无明显吞咽困难,大小便正常。
02
原发性延髓出血相关要点
1. 病因
目前病因尚不明确,主要考虑与动静脉畸形、海绵状血管瘤破裂、高血压、抗凝治疗等因素有关,也有案例报道与酒精性肝硬化伴凝血障碍有关。本例患者可排除以上病因。该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,平日血压控制不佳,此次病程中监测血压偏高,故此次延髓出血可能与高血压有关。
2. 临床表现
临床表现
具体特点
运动障碍
对侧偏瘫;后组颅神经(第Ⅸ、Ⅹ、Ⅺ、Ⅻ脑神经)
损伤表现:声音嘶哑、 吞咽困难、构音障碍、饮水呛咳及舌瘫等
感觉障碍
交叉性感觉障碍:同侧面部、对侧偏身痛温觉障碍
呼吸功能障碍
常出现呼吸抑制及呼吸困难
眼征
眼震,复视,Horner征(瞳孔缩小、上睑下垂、眼球凹陷、少汗)
3. 鉴别诊断与辅助检查
由于延髓出血无特异的临床表现,故临床上需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、小脑后下动脉梗死、脱髓鞘疾病、吉兰-巴雷综合征鉴别。CT及MRI是确诊延髓出血的重要辅助检查。虽然头颅CT是诊断早期脑出血的金标准,由于延髓位于颅底,易受伪影干扰,对出血量少者容易漏诊。而MRI不仅能准确显示出血的部位、累及范围,还能根据血肿内的血液成份区分不同阶段的出血。故怀疑延髓出血而CT检查阴性时,应进一步进行MRI检查,以免漏诊或误诊。
4. 治疗
目前原发性延髓出血大多数行内科保守治疗。延髓出血累及呼吸者宜早期予以心电监护,严密关注呼吸,必要时及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。同时,早期脱水降低颅内压是治疗的关键措施。另外,控制血压是防止血肿扩大的最重要干预措施。当出现饮水呛咳、吞咽困难时,应尽早鼻饲饮食,以减少并发症。通常建议在发病后1~4 d血肿稳定后给予抗凝治疗(Ⅱa类推荐,B级证据)。此外,肺部感染是延髓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,尤其对于长期卧床患者,需积极控制肺部感染,定期复查胸部CT评估肺部感染情况。
本例患者的延髓出血可能与高血压相关,出血量较少,经内科保守治疗,预后相对较好,后续治疗应以康复训练、预防并发症为主。本案例启示我们,临床上患者出现突发头晕、头痛,伴后组颅神经损伤、眼球震颤、四肢瘫痪甚至呼吸改变应高度警惕延髓病变,借助颅脑CT或MRI以明确诊断,完善颅内血管检查寻找病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