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给中药取名有深意,药效如药名,这几味药材,读药名则知药效药性
点击蓝字,关注我们
中药取名字很有意思。很多时候,一味药名就把它最独特的药性显露出来了。
古人喜欢名正言顺,言顺则事从,他们对名字是比较讲究的。
一般药名都不轻易叫,叫这个名字就有这个名字的道理。我们来看看这些有趣的药名背后的意义。
比如说透骨草,筋骨有风湿痹痛,这透骨草和小伸筋草联用就有效,既可以熬成水熏洗,也可以煎汤药内服。
我们从它伸筋、透骨的名字里,就可以想象到它治疗风湿痹痛、膝关节痛、颈背酸痛等病症的地位了。
用不同的引药,可以把伸筋、透骨二草的功效在不同部位发挥出来。
在颈部的可以加葛根来引,在膝部的可以加牛膝来引,使得它们能够有针对性地伸筋、透骨。
补骨脂,能够补骨髓里的油脂。
所以肾虚腰痛、精髓亏虚常会用到补骨脂。
还有贫血的病人,按西医的说法,一般是骨髓造血功能降低,按我们中医,肾主骨生髓,精血都从骨髓里面出来。
所以在补心肝之血的时候,还要注重加一些补肾的药。
肾为血液发源之根,根本得补充,枝叶自繁茂。
骨碎补,一听这名字,大家都知道它是伤科骨科常用药。
骨折断碎了,它都能补上。所以治疗一些肾虚牙痛、耳鸣,常有它的影子。
因为肾主骨,开窍于耳,牙齿为骨之余,这些地方因为亏虚而疼痛,就用骨碎补。
川续断,折断的筋脉它可以帮忙接续上,所以跌打损伤、腰痛经常会用到它。
古书里称"大抵折伤之脉,非此物不能续"。可见这续断之功非同凡响。
很多中医常把续断配杜仲、桑寄生,三味药平补腰肾,治疗腰肾精血不足。我们称之为腰三药。
覆盆子,经常遗尿、夜尿多的小孩或老人,用后可以把尿盆丢掉了。
这怎么说呢?原来古代尿频的老人在床底下都会放一个尿盆。
当服用覆盆子后,尿频就改善了,这个尿盆就可以不用了,就把它倒置过来,放到一边去。
防风,为诸风之润剂。容易感受风邪体虚之人,这防风也是必加的。
虚人感冒最常用的就是玉屏风散,玉屏风散就三味药,黄芪、白术、防风,能够补生肺气,助肺布气于皮毛,好像一个灯笼外边加了层纸,不会受外风所扰,燃烧得很亮。
这人体也一样,服用玉屏风散后,病人体质增强,肌肤外表就像布上了一层金钟罩,风邪不能扰。
防风这味药,连虚人都可以用。防风晒干后放到嘴里嚼是滋润的,甘甜,一点都不霸道。
可见它的平和连小孩也都可以用,道理便在这里。
又比如王不留行,这名字一听,多有气势。
李时珍说,此物性走而不留,虽有王命,不能留其行,故名王不留行。
而历代医家便用它通畅不流行的个性,用于三通:
一曰通乳,多配合穿山甲,即俗语说的"穿山甲,王不留,妇人服了乳常流",此二药实乃催乳奶第一药对也,所以古方下乳涌泉散里就有它们的身影。
二曰通经,多配合路路通、桃仁、红花。治疗输卵管不通或闭经的病人,只要是管道郁滞,不能顺其性,便常用这组药物。
路路通,一听它的名字,也能够想象到它的个性,条条大路通长安。
对于属于管道不通的,我们一下子就会想到它。
三曰通淋利尿,多配合车前子、泽泻。
至于泽泻,大家就更熟悉了,听它的名字就能知道它是比较有气派的,连湖泽之水都可以一泻而下。
所以常用于前列腺炎、前列腺肥大、膀胱不通畅引起的小便不利,它能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。
合欢皮、夜交藤(首乌藤),一听这两味药的名字,就知道它们代表着阴阳和合。
合欢皮,晚上叶子就合在一起,而夜交藤,本来白天开放的藤,晚上就相互缠绕在一起,这是阳入于阴的一个象。
而失眠病人的病机不正是阳不入阴吗?取这二味药,有助阳入阴、沟通阴阳之义,可以放松神经,安神定志,所以我们称之为眠二药,加上酸枣仁,又称为眠三药,它们常用于失眠烦躁、心静不下来的病人。
决明子,一听名字,就知道是治眼科的专用药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说决明子治青盲目淫、眼赤泪出,久服益精光。
古代医家称赞决明子是治目收泪要药,大有服用后眼目明亮之气势。
古代有一老翁,用决明子炒香泡茶,经常服用,既能通肠道便秘,也能明目养眼,所以老翁八十多岁时还有一副好视力,并且肠道通畅,身轻体健。
别人问老翁,云何得长寿?云何眼目明?云何身体健?老爷子便作诗赞曰:
愚翁八十目不瞑,日书蝇头夜点星。
并非生得好眼力,只缘长年食决明。
这里特别再提到一个保健小方,这是名医叶橘泉老先生常用的。他说,老人便秘眼花,常饮决明茶,可防治高血压和血管硬化。
注意:以上说到中药,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。
秋冬疾病预防
守护健康,温暖过冬
每天学习一点中医知识,
让养生变得更加健康、有趣。
如果想要学习更多养生智慧,
欢迎点击下方名片,收藏加关注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