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成药介绍(614)——乙肝益气解郁颗粒及使用注意
吴文博中医药科普
声明:介绍中成药,只是为了介绍中成药的组成、制法、功能、使用注意,不涉及第三方利益。使用中成药,需要中医师或中药师指导。强调:中成药处方组成,多来源于中药汤剂,反之学习中成药有利于临床临证组方。

乙肝益气解郁颗粒《中国药典》2015年版一部
组成与制法:柴胡(醋炙)62.5g,枳壳 62.5g,白芍93.75g,橘叶 62.5g,丹参 93.75g,黄芪 125g,党参 75g ,桂枝 31.25g,茯苓 93.75g,刺五加93.75g,瓜蒌 93.75g, 法半夏 75g,黄连 31.25g, 决明子 93.75g,山楂 93.75g,五味子 62.5g。
制法: 以上十六味,白芍、茯苓、法半夏分别粉碎,过筛,依次取细粉78g、78g、62g,混匀,备用;剩余的粗粉备用。五味子粉碎后用80%乙醇回流提取两次,第一次3小时,第二次2小时,合并提取液,回收乙醇,备用。其余柴胡等十二味及白芍等三味的粗粉加水煎煮两次,第一次浸泡0.5小时,煎煮1.5小时,第二次煎煮1小时,合并煎液,静置12小时,取上清液,与上述五味子提取液合并,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.18~1.22(50℃),加入上述细粉及适量糖粉混匀,制成颗粒,干燥,制成1000g;或加人上述细粉及糊精、阿司帕坦适量混匀,制成颗粒,干燥,制成500g,即得。
天开水冲服。一次20g或一次10g(无蔗糖),一日3次。
功能与主治:益气化湿,疏肝解郁。用于肝郁脾虚型慢性肝炎,症见胁痛腹胀、痞满纳呆、身倦乏力、大便溏薄、舌质淡暗、舌体肿或有齿痕、舌苔薄白或白腻、脉沉弦或沉缓。
使用注意:忌烟,酒,油腻;肝胆湿热,邪实证者忌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