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用他汀类药物转氨酶升高,需要停药吗?超过这个值要注意了!
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好和心血管获益明确,已得到反复证实和充分肯定。绝大多数人对他汀的耐受性良好,但有少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与他汀相关的症状,如转氨酶升高等。
图片来源:摄图网
那么,服用他汀类药物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几率有多大?何时需要停药?一起来看看吧!
一、他汀引起肝脏损害的发生率
他汀类药物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,发生率约0.5%~3.0%,呈剂量依赖性。
早期临床试验及长期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均发现,他汀应用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)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(AST)水平升高存在相关性。目前认为所有他汀都可能引发肝酶增高。
在所有接受他汀治疗患者中,约1%~2%出现肝酶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,停药后肝酶水平即可下降。
图片来源:摄图网
二、他汀类药物肝损伤的危险因素
他汀类药物导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, 非遗传因素包括年龄、性别、妊娠、基础疾病、用药剂量、同时服用的其他药物、吸烟或饮酒等环境因素等。
1.用药剂量
临床研究证实,随着他汀类药物剂量的增大,肝酶升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,因不良反应和肌痛中断治疗者增加,肌酶异常和肌病的发生率增加。
2.药物相互作用
图片来源:参考文献[3]
辛伐他汀、洛伐他汀、阿托伐他汀经肝脏CYP 3A4代谢;氟伐他汀主要经 CYP 2C9 代谢;瑞舒伐他汀90%以原形排泄,约10%经CYP 2C9代谢。普伐他汀、匹伐他汀不通过CYP 3A4代谢。
经CYP 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,与CYP 3A4抑制剂联合应用时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。
图片来源:医会宝编辑部
三、他汀类药物肝损伤的监测
美国推荐只在服用他汀前检测肝酶,此后只有当临床需要时才检测。但我国约有2 0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,他汀的肝脏安全性仍最值得临床医生关注。
建议他汀治疗开始后4~8周复查肝功能,如无异常,则可调整为6~12个月复查1次。
四、什么时候需要停药?
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)和(或)天(门)冬氨酸氨基转移酶(AST)升高达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及合并总胆红素升高患者,应减量或停药。
对于转氨酶升高在正常值上限3倍以内者,可在原剂量或减量的基础上进行观察,部分患者经此处理后转氨酶可恢复正常。
图片来源:摄图网
五、他汀类药物相关禁忌症
轻度的肝酶升高<正常值上限3倍并不是治疗的禁忌证,患者可在原剂量或减量的基础上继续服用他汀,部分患者升高的ALT可能会自行下降。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他汀应用的禁忌证。
非酒精性脂肪肝病(NAFLD)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(NASH)患者,可应用他汀。慢性肝脏疾病或代偿性肝硬化不属此类药禁忌证。
他汀禁用于活动性肝病、不明原因转氨酶持续升高和任何原因肝酶升高超过3倍正常上限、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。
END
参考文献:
[1]诸骏仁,高润霖,赵水平,陆国平,赵冬,李建军.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(2016年修订版)[J].中国循环杂志,2016,31(10):937-953.
[2]中华医学会等.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(实践版·2019)[J].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, 2019, 18(5):417-421.
[3]许丹华, 王飞, 严伟. 常用他汀类药物的比较研究[J].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, 2018, 35(7): 1112-1117.
[4]高海洋,汪芳.他汀类药物导致肝损伤的诊断和监测[J].心血管病学进展,2017,38(03):271-276.DOI:10.16806/j.cnki.issn.1004-3934.2017.03.008.
[5]中华医学会,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,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, 等. 血脂异常基层合理用药指南[J].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, 2021, 20(1): 29-33. DOI: 10.3760/cma.j.cn114798-20201118-01167.
[6]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组.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.中华内科杂志.2015,54(05): 467-477.
声明: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,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。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,如有罹患,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。
致:读者朋友
为了不让大家错过医会宝每个工作日18:10
准时推送的医学知识和前沿资讯
下面教大家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推文:
点击文章开头上方医会宝→点击右上角…→点选设为星标★加上星标
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们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