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炎的根源是阳气不足,一个中成药可以补,阳气足了,鼻子通了,鼻炎消了
鼻炎病根有时在脾胃
咱们都知道,肺开窍于鼻,所以一提到鼻炎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治肺。
可有时候,光治肺还不行,没法彻底解决问题,这就说明病根可能不在肺这儿。
这时候,咱们往往会把目光转向脾胃。
为啥呢?
因为脾属土,肺属金,要是土不生金,鼻子就容易出毛病。
实际上,很多慢性鼻炎、过敏性鼻炎,拖了很长时间的那种,基本上都跟脾胃虚寒有关系,说白了就是脾胃的阳气不足啦。说到给脾胃补充阳气,那就得提到附子理中丸。
它里面有制附子、党参、干姜、炒白术、甘草这些成分。
鼻炎寒证的症状及用药
不过得注意,鼻炎有寒证和热证之分,病因不一样,症状也不同,治法当然也就不一样。
简单来说,寒证得用热药,热证得用寒药,如果弄反了,用热药去治热证,或者用寒药去治寒证,那肯定治不好,还会让病情更严重。
要是寒证,流的是清鼻涕、白鼻涕,舌头颜色淡,舌苔是白的,这种情况才能吃附子理中丸,这一点大家可得先搞清楚。
脾胃虚寒的时候,经常会用到干姜这味中药。干姜专门作用于中焦脾胃,能补脾胃的阳气,把脾胃里的寒气给驱散掉。
理中丸与附子理中丸的由来
在东汉末年,就是张仲景那个时候,有个理中丸,配方差不多,就是没有附子。
到了宋代,好多人寒得特别厉害,光靠理中丸不行了,就加了附子,这才有了附子理中丸。
附子的温补作用特别强,不光能补脾阳,还能补肾阳,实际上它最拿手的就是温补肾阳。
肾阳可是一身阳气的根本,加了附子以后,就相当于从阳气的源头开始补,不光让脾阳更强大了,还能让全身都暖和起来,把热气带到全身各处。
总的来说,附子和干姜是很有代表性的温里药,用得多,效果也好。党参、白术、甘草能益气健脾,让脾胃正常工作,把吃进去的食物和水转化成身体能吸收利用的东西。
从脾胃入手治疗鼻炎的原理
咱们说得了鼻炎老是流鼻涕,就是因为脾胃阳气不够,运化不正常,有些水就变成湿气了,湿气跑到肺里,就从鼻子流出来了。
这时候从脾胃下手,是个很好的办法,一方面能阻止湿气产生,另一方面还能把营养物质送到肺里,让肺气更强大,这就是中医说的培土生金、培土制水,鼻涕就容易止住了。
适合吃附子理中丸的人,身体里面一般都是凉的,平时早上起床可能会打喷嚏、流鼻涕,换季的时候容易得鼻炎。
吃了附子理中丸,这些症状都能改善,而且随着脾胃功能变好,阳气增加,鼻炎也能慢慢好起来。
除了流鼻涕、打喷嚏、鼻子痒这些,往往还会有脾胃虚寒的表现,比如说大便稀,不成形,吹点冷风,或者吃点凉的,就会拉肚子,这就是典型的脾阳不足。
这些症状一出现,就得赶紧想到是脾胃太寒了,需要用温热的药暖暖,吃点附子理中丸就不错。一般来说,症状没了就可以停药,也可以再吃 3 - 5 天巩固一下。
要是有鼻塞的情况,可以配上辛芩颗粒,这个中成药是从肺入手,主要作用在上焦心肺,能帮忙通鼻窍,散肺里的寒气,还能扶助正气。
一个治肺,一个治脾,脾肺都好了,鼻子自然也就没问题啦。
识别二维码✅✅✅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