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,2型糖尿病可完全恢复健康!
糖友们,大家还记得我之前跟大家分享过最新版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》吗?
限于篇幅,上次的分享主要跟大家讲了一下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的更新。
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,是新指南中一个不起眼的小更新,但是对大家来说可能更重要:
与2020版指南相比,新指南已正式删除了2型糖尿病需终身用药的表述。
大家别看只是删掉了一句话,其蕴含的意义却十分深远,它意味着,医学界已经初步确认了一件事:
糖尿病在特定条件下是可以逆转的!
其实在医学界,糖尿病逆转这一概念已经热了很多年了,近年来已经逐渐被认可。新指南的这个变化,则相当于一个确认了这个新共识。
近些年的一些研究及临床案例已经证实,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,通过一些综合干预手段,可以恢复机体自我调节血糖的能力,达到停药或减药、长期维持血糖稳定的状态。
对于糖尿病,我们需要更新两个认知:
1)糖尿病的自然病程是可以逆转的。若能在糖尿病前期给予积极的干预,完全可以延缓甚至终止糖尿病的发生;
2)生活方式干预的作用被低估了。早期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要优于药物干预,而且花费少、安全性高。
说了这么多,糖尿病人该如何做才能逆转呢?
方法并不神秘,其实我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也写过。今天再给大家总结一下。
主要有8点:
1、饮食控制
2、科学运动
3、控制体重
4、自我减压
5、不熬夜
6、戒烟戒酒
7、多晒太阳
8、补充益生菌
下面分别来大概讲一下。
1、饮食控制
饮食控制不是少吃那么简单,主要包括合理搭配饮食、调整进餐顺序、控制饮食速度三个方面。
①合理搭配
合理搭配饮食的核心,在于饮食的多样化。《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》建议日常膳食应包括五大类食物:
第一类为谷薯类,包括谷类(含全谷物)、薯类与杂豆;
第二类为蔬菜和水果;
第三类为动物性食物,包括畜、禽、鱼、蛋、奶;
第四类为大豆类和坚果;
第五类为烹调油和盐。
食物种类要多样,建议每天12种以上,每周25种以上的食物。五大类食物合理搭配。
在保证饮食多样化的基础上,还要管住嘴,控制好总量、少油低盐、限制甜食及含糖饮料。
需要注意的是,管住嘴不等于一味地节食。过度节食容易导致营养不良、饥饿性酮症、低血糖等,不但无助于糖尿病逆转,反而会加重病情发展。
②调整进餐顺序
这一点我在昨天的文章中也写过,建议糖友们在吃饭时,根据食物的升糖指数从低到高,按照汤→蔬菜→蛋白质→主食的顺序进食。
这样调整进餐顺序,有利于控制热量摄入,降低餐后血糖,改善糖代谢紊乱。
③控制进食速度
研究发现,糖尿病人进餐速度过快会导致进食量增加及餐后血糖快速升高,而放慢进餐速度,可以增加饱腹感,降低血糖升幅。
这一点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和糖尿病前期人群同样有益。
一项随访七年的观察研究发现,吃饭速度快的人群比吃饭速度慢的人群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2倍。
2、 科学运动
研究发现,长期、规律性的运动,可以减轻体重,预防糖尿病发生。
对糖尿病人来说,规律的运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,减少降糖药的使用,有助于糖尿病的逆转。
具体的运动方法,我写过很多相关的文章,这里就不再赘述。
3、控制体重
医学界公认,肥胖(尤其是腹型肥胖)是目前已知的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、可逆转的危险因素。
有资料显示,若能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,可使2型糖尿病发生率降低50%以上。
而对于肥胖的糖友来说,减重能大幅减轻胰岛素抵抗,有些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早期的糖友,甚至能够通过单纯减重就完全停掉降糖药物。
4、自我减压
长期精神紧张、焦虑会促使肾上腺素、糖皮质激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,导致血糖升高。
长期的压力还会增加胰岛素抵抗,使血糖更难控制。
因此,糖友们要学会自我调节,保持心态平稳,必要时可向心理医生求助。
5、 不熬夜
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改善血糖,这一点我反复写过多次。
熬夜会对人体生物钟产生不良影响,干扰激素的昼夜分泌节律,从而引起血糖波动。
因此,糖友们要重视规律作息的价值,保持充足、高质量的睡眠。
6、 戒烟戒酒
吸烟对血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。
比如,长期吸烟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;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导致一些升糖类的激素分泌增加,使血糖升高;吸烟还会降低身体里的药物浓度,包括一些降糖药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,影响药物疗效等等。
饮酒同样对血糖不利。酒精本身热量比较高,却没有其他营养价值;酒精还会干扰身体的血糖代谢,引起血糖波动。
所以,要逆转糖尿病,糖友们绝对不要碰抽烟喝酒。
7、 多晒太阳
研究发现,经常晒太阳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。这是因为,充足的日照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,而维生素D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,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,有效调控血糖。
8、 补充益生菌
研究证实,肠道菌群失调会增加糖尿病发病概率,并影响血糖控制。
糖尿病人如果存在肠道菌群失调,通过适当补充益生菌,可以刺激肠道细胞分泌降糖物质——胰高糖素样肽-1(GLP-1),并有减轻体重、改善胰岛素抵抗、改善糖代谢等多重好处。
总之,糖尿病逆转是可行的,但需早期干预、科学管理,并在专业指导下长期坚持。
最近几年,糖尿病的基因治疗、干细胞移植等新技术也正加速发展,有望在未来10-20年实现糖尿病治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