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寒感冒来一碗,这个热汤面,出身汗轻松多了
小时候,每逢换季的时候,我总容易感冒,鼻塞、咳嗽、打喷嚏一块儿上,整个人昏沉沉的。记得有一年傍晚,放学回来刚进家门,父亲看我裹着衣服打着寒战,没多问,就进厨房煮了一碗挂面。
面里撒了一点胡椒粉,放了几根姜丝,还打了个鸡蛋。热气腾腾的汤面端上来时,他说:先把这个吃了,别着急吃药。
那碗面吃完不到半小时,额头就冒汗了,身上也不那么冷了。第二天早上醒来,症状轻了不少,整个人也轻松了很多。
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那碗热汤面背后的原理,看看老祖宗留下的这点小智慧,如何在感冒初期帮你少吃药、少受罪。

一碗挂面为何能缓解感冒?
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,感冒了就应该吃药。然而,中医认为,感冒尤其是风寒型感冒,在初期通过发汗解表可以缓解甚至痊愈。挂面加上适当配料制成的热汤面,正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食疗方式。
首先需要明确的是,这种方式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感冒。只有在风寒感冒初期,即出现怕冷、流清鼻涕、无汗、头痛等典型症状时才适合。而热汤面的作用,正是借助其温热的属性帮助身体驱散外寒。
一碗热汤面,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:
升温驱寒:热汤能促进血液循环,加速寒邪排出体表。
发汗解表:胡椒、姜等食材有温中散寒作用,帮助微微发汗,是风寒感冒初期的重要调理方法。
补充能量:挂面易于消化,适合食欲不振、体力下降的感冒初期食用,有助于维持基本体力和营养供给。
胡椒的功效
胡椒作为日常调味品,在传统中医中也被视为具有药用价值的食材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胡椒,辛热,温中下气,去风解毒。具体来看,胡椒对缓解风寒感冒具有以下作用:
温中散寒:胡椒性温,能够温暖脾胃,驱逐体内寒气。
通鼻开窍:感冒时鼻塞是常见症状,胡椒的挥发性成分能帮助缓解鼻腔阻塞。
促进血液循环:研究显示,胡椒素可以促进局部血流,加快新陈代谢,有利于病邪排出。
轻度抗菌作用:胡椒中的活性成分对某些细菌有抑制作用,虽然不如抗生素强,但在食疗层面有一定辅助效果。
需要注意的是,胡椒的温热属性适用于风寒型感冒,不适合风热感冒或发烧症状明显者,否则可能加重病情。因此,在使用前应对感冒类型进行基本判断。
如何制作这碗面?
这碗具有调理作用的挂面制作简单,食材易得,步骤明了,适合家庭自用。
食材准备(1人份):
挂面一小把、胡椒粉适量(1-2克)、生姜三片(切丝)、鸡蛋一个(可选)、清水500毫升、盐适量
制作步骤:
将清水煮沸,加入姜丝。
水沸后下挂面,中火煮3-5分钟。
面条快熟时打入鸡蛋,轻轻搅拌使其成蛋花状。
出锅前加入胡椒粉和少许盐调味。
盛出后趁热食用,盖被休息,等待微微出汗。
食用建议:这碗面适合在感冒初期、畏寒明显、还未发热时食用。吃后若能自然出汗,表示身体正通过调节机制排寒驱邪。若食用后无发汗效果或症状加重,应及时就医,不可拖延。
(温馨提示: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。在采取任何预防、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,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。文中使用人名均为化名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,切勿对号入座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