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寒风热要分清!银翘解毒丸和藿香正气水,这样选不踩坑


感冒药吃错了,不治病,还可能加重病情!这是多少人都经历过的"悲剧"。
家里的药箱里塞满了各种感冒药,头疼脑热时随手抓一瓶,结果吃了半天不见好,反而越来越难受。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?答案很简单:你可能拿错药了!

感冒这个"老朋友"虽然常见,但它可不是铁板一块。
中医将感冒分为"风寒"和"风热"两大类型,治疗方法和用药截然不同。就像冬天穿错了衣服——该穿羽绒服时却穿了单衣,或该穿单衣时却裹了棉袄,都会让人不舒服。
药物治疗也是如此,"对症下药"才是王道,否则浪费药物,还可能延误病情。
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,虽都冠以"感冒"之名,却是两种不同的"敌人"。
风寒感冒多发生在天气突变、寒冷季节,患者常感到怕冷、无汗、鼻塞流清涕、咳嗽吐稀白痰;而风热感冒则多见于夏秋季节,表现为发热重、微恶风、有汗、咽喉肿痛、咳嗽吐黄痰等。
治疗风寒感冒,藿香正气水/丸/口服液是"专业选手"。它以藿香、紫苏、白芷等药材为主要成分,具有解表化湿、理气和中的功效,特别适合那些"受寒着凉"导致的感冒。
这就像是给身体加了一件保暖外套,同时还能驱散体内的寒气。
有些人一感冒就习惯性地喝藿香正气水,这可不是明智之举。如果是风热感冒,使用藿香正气水可能会"火上浇油",加重病情。
这就好比天气已经很热了,还给自己裹上厚厚的被子,结果只会让自己更加燥热难受。
对付风热感冒,银翘解毒丸/片才是"专业对手"。它由金银花、连翘、薄荷、竹叶等清热解毒药物组成,具有疏风清热、解毒利咽的作用,特别适合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、咽痛等症状。
这就像给身体安装了一台"降温器",既能清除热毒,又能缓解不适。
生活中,许多人对感冒药的认知还停留在"头疼医头,脚疼医脚"的阶段,一旦感冒,不管什么类型,随手拿起药箱里的感冒药就吃。
殊不知,这种做法治疗效果不佳,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相当一部分人把银翘解毒丸和藿香正气水(丸)当作"万能感冒药",不分场合地使用。
某药店的药师曾遇到一位大爷,无论什么时候感冒都用银翘解毒丸,结果那次明显是风寒感冒,吃了银翘解毒丸后不但没有好转,反而加重了症状,最后不得不去医院就诊。
如何正确区分感冒类型,选择合适的药物呢?
要学会"望闻问切"。
观察自己的舌苔:如果舌苔薄白,多为风寒;舌苔发黄,则多为风热。看看自己的汗和痰:风寒感冒通常无汗或汗少,痰液稀薄透明;风热感冒则常有汗,痰液黄稠。
注意自己的体感:风寒感冒怕冷、喜热饮;风热感冒则怕热、喜冷饮。
一旦确定了感冒类型,选药就变得简单了:风寒感冒——藿香正气;风热感冒——银翘解毒。
如果实在无法判断,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专业意见。
即使是对症用药,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。藿香正气类制剂虽然对风寒感冒效果显著,但并非人人皆宜。
孕妇、儿童、高血压患者使用前应咨询医生;服用期间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腻食物;如果服用后出现不适,应立即停药并就医。
银翘解毒类制剂虽然对风热感冒有效,但也有其限制。
阴虚体质者慎用;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无糖制剂;脾胃虚弱者不宜长期服用;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。
除了正确选药,合理用药也同样重要。感冒药不是"吃得越多越好",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用,且一般不建议连续使用超过5天。
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,应及时就医。
无论是哪种感冒,药物治疗只是一方面,良好的护理和生活习惯同样不可或缺。
多休息、多饮水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、避免过度劳累,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在用药的配合一些简单的食疗也有助于缓解症状。风寒感冒可以喝些生姜红糖水、葱白粥;风热感冒则可以饮用菊花茶、绿豆汤等。
但要注意,这些食疗方法只是辅助手段,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。
有趣的是,现代科学研究发现,中医对感冒的分类和治疗原则与现代医学观点有许多共通之处。风寒感冒在西医看来,可能是病毒感染早期或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的阶段;而风热感冒则可能是病毒感染后期或合并细菌感染的阶段。
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医药在感冒治疗方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。
预防永远胜于治疗。加强锻炼、增强体质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是预防感冒的最佳方法。
特别是在季节交替、气温变化大的时节,更要注意添加衣物、避免受凉。
总之,对于感冒这个"老朋友",我们需要以更科学、更理性的态度来应对。了解感冒类型,对症选药,合理用药,配合调养,才能更快更好地战胜疾病,恢复健康。
下次感冒来袭时,不妨先停下来,仔细辨别一下自己的症状,然后再决定是拿起藿香正气还是银翘解毒,相信效果会让你惊喜。
参考文献:
1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20年版 第一部,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北京,2020年。
2. 李冀,王阶.《中医内科学》,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北京,2017年,第38-45页。
3.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.《常用中成药临床用药指南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,北京,2019年,第112-119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