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感冒如何应对?日常调理+科学用药是关键
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;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。
夏天得感冒,可能比冬天更危险。很多人一听夏季感冒,第一反应是小病,撑一撑就好了。但现实是,夏天的感冒更容易被忽视、误治,甚至拖成肺炎。尤其是高温天里一边吹空调一边喝冷饮,病毒感染加上免疫力下降,感冒就成了隐形杀手。
感冒并不是季节限定的冬季病。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流感防控工作指南》早已提醒:流感全年可发,夏季流感同样不能小看。别因为它常见就掉以轻心。

炎热天气里,中招的可能更高
夏天感冒,罪魁祸首往往不是天气,而是空调房里冷热交替、湿气重、身体抵抗力下降。很多人一出汗就进冷气房,毛孔突然收缩,血管快速收紧,免疫屏障一下就被击穿。
尤其在办公室一呆就是一整天,空调不关门窗也不开,空气不流通,病毒传播的几率大大增加。而且夏季常出现肠道型感冒,表现为腹泻、恶心、发热,很多人误以为是吃坏肚子,耽误了正确治疗。
中疾控数据显示,夏季流感病毒感染率在特定人群中并不低,尤其是儿童、老人、慢病患者。这些人群一旦中招,恢复时间更长,风险也更高。
抗病毒≠乱吃药,感冒要分清类型
夏季感冒大体分两种: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。虽然听起来像中医说法,但确实有科学依据。风热感冒常见于夏天,表现为咽喉肿痛、黄鼻涕、发烧、口干舌燥;风寒感冒则是流清涕、怕冷、打喷嚏。
区别对待很重要。别一感冒就吃抗生素,病毒性感冒吃抗生素不仅无效,还会增加耐药风险。国家卫健委明确指出:超过80%的感冒为病毒性感染,不推荐抗菌药物治疗。
那吃什么药才靠谱?以对症治疗为主。比如发烧了可以用退热药,头痛鼻塞可以用复方制剂,如果有严重咽痛或持续高烧超过3天,建议就医筛查是否合并细菌感染。
中成药在夏季感冒中也有一席之地。如连花清瘟、银翘解毒等,适用于风热感冒,但使用前最好明确症型,避免误服加重症状。乱吃药不仅没效果,还可能引发药物性肝损伤,得不偿失。
不靠药调理身体,感冒总是反复
很多人感冒一好就松懈,结果几天后又反复。这不是药没用,而是身体底子没调好。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指出,免疫系统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,合理膳食是预防感冒的重要基础。
夏季饮食要注意三点:补水、清淡、易消化。别把饮料当水喝,尤其是冰镇奶茶、碳酸饮料,喝得越多,身体越虚。白开水、淡盐水、绿豆汤才是真正的夏季补水王。
同时,别贪凉。冰镇西瓜、凉皮凉面、冰啤酒,看似解暑,实则伤胃伤肺。脾胃一虚,湿气加重,正是病毒入侵的好机会。
作息也要跟上。熬夜是免疫力的刽子手。夏天白天长,很多人晚上不舍得睡,但睡眠不足直接削弱免疫力。每天保证7小时以上充足睡眠,才是最便宜的抗病毒良药。
看似小病不小看,科学用药才靠谱
很多人对感冒的态度是能扛就扛,但感冒拖久了,可能引发肺炎、支气管炎,甚至心肌炎。《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(2022-2023)》中提到,部分流感病毒感染可引发严重并发症,尤其是在免疫功能低下者中。
别把感冒当成自限性小问题来看。一旦出现持续高烧、呼吸困难、剧烈咳嗽、咽痛加重等症状,必须尽快就医。尤其家里有老人孩子,千万别自作主张乱吃药。
感冒药不是万能的。现在市面上感冒药种类繁多,多为复方制剂,含有退烧、止咳、抗过敏等成分。重复用药、超量服用极易导致肝肾损伤。吃药前一定要看清成分,不同感冒药不能混着吃,更不能跟酒一起喝。
感冒期间,应多喝水、适当休息、避免劳累。别一边感冒一边加班熬夜,还觉得自己扛得住。病毒不讲情面,身体才是底气。
夏季感冒不是小病,更不是扛一扛就过去的事。应对夏季感冒,关键在于识别类型、科学用药、合理调理、避免误治。别让一个小感冒,拖成大麻烦。
尤其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,个人防护、良好作息、适度锻炼,是最实用的感冒免疫盾。健康从不靠运气,别再用身体试错。
参考文献:
①.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. 流感防控工作指南(2021年版)[EB/OL].②. 中华预防医学会.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(2022-2023)[EB/OL].③. 中国营养学会.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[M]. 人民卫生出版社, 202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