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胃差,百病生!中医专家独创“三合疗法”,内外同治恢复脾胃元气!

春夏交替,气温跳水般的起伏,让人们措手不及,正如李清照诗句中说的: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而春夏也是我们胃肠道疾病高发的季节,那么胃病是小事,忍忍就没事了吗?胃不好只能吃素不能吃荤?
本期特邀杭州江南胃胆病研究所所长王来法,教你用三合疗法打通脾胃关。

01
脾胃差百病生
在大多数人的眼里,喝粥养胃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,但事实上,这只适用于胃部比较健康的人群。

当人体胃功能较差,对营养的吸收就会不平衡,在这种情况下喝粥,营养过于单一,会不利于胃部疾病的康复。
中医里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,脾胃不好,会影响全身各个脏器营养的吸收,进而导致百病丛生。

在生活中,部分人并不重视胃部疾病,只会在胃疼发作时服用止痛片或者胃药,认为症状缓解了就行。但长此以往,身体各个脏器的疾病也会随之而来。
不光是胃部疾病,许多人对于疾病都只治其表征,并不去追溯其发病的根源,在中医记载中,许多疾病其实都与脾胃有关。

王院长对此潜心研究了几十年,独创了治疗胃部疾病的三合疗法,帮助许多病人解决了多年以来的困扰。
02
中草药穴透、内服、外敷
三合疗法巧调脾胃
在医治胃部疾病的药方中,比较经典的药方有参芪白石汤、四君子汤等。

这些药方对于久治不愈或胃癌前期,如萎缩性胃炎、肠化不典型增生等情况来说,效果并不理想。
经过长期研究发现,脾胃功能差会影响其对药物的敏感性,进而影响药效。

针对这种情况,王所长经过反复实践,创造了三合疗法。
三合疗法包括中草药穴透、中草药内服、中草药外敷,三法合一,协同治疗,内外结合,疗效倍增。

中草药穴透
中草药穴透是指在相关穴位上,用中草药火罐真空压力疏通活络、行气活血的一种治疗,可以使外敷药物遁经透达相关脏器,提高疗效。

中草药外敷
中草药外敷是指在中草药穴透的基础上,用中草药敷于脐穴等相关穴位,通过皮肤的渗透和吸收使药物分子进入血流参与血流循环、达到病处。

此疗法可以激发相关脏器的元气和活力,提高内服药的吸收及治疗效果。
中草药内服
内服中药可以在胃胆粘膜处形成保护膜,全面调理和恢复脾胃功能,清除胃内垃圾、形成抑菌屏障、杀灭有害细菌,有效预防胃病恶变。

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验证,三合疗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肠上皮化生、不典型增生、胃食管反流等胃病的治疗上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成效。
03
三合疗法的两大要点
1激发胃肠活力
脐穴对于人体的脾胃来说十分关键,用火罐穴透后可以使毛细血管更通透,接着用中草药外敷时,药效就可以顺着经脉到肠胃等相关脏器。

当脏器的恢复了元气和活力后,对药物的敏感性就会提高。
这是三合疗法的第一步,也正是许多其他疗效不佳的治疗方案所中缺失的一个步骤。
2整体治疗
同样是胃肠道疾病,不同病人的发病根源是不一样的,治病要治根,找到发病根源很关键。

如处理病人积食时,如果只是缓解一时的症状,时间一长,病人还会出现腹胀、腹痛、恶心、睡眠差、消瘦等情况。
这样的病人,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之上,还可以加上一味名为金不换的中草药。

这味药常见于江西、广州等地,被此地的老药农常用来治疗胃病,将此药加入中医方剂中,效果将大不相同。

王所长表示,将整体治疗的概念运用于三合疗法也是其行医的特别之处。
